长沙,从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到中国唯一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从首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到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成为全国“顶流网红城市”。
继以“快乐长沙”成功为湖南省会定位城市形象后,大瀚智库首席专家、湖南大学梅文慧教授主持申报《长沙推进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被确定为2022年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委托重大项目。
大瀚团队再度出击探索长沙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实践路径,实地走访调研了马栏山视频文创园、雨花非遗馆等多个文创单位。
实地调研:文创出海的瑰宝——非遗 湘剧、湘绣、皮影、弹词……长沙不仅有着多元的时尚文化与活力,还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非遗馆包括位于橘子洲非遗馆,以及湖南雨花非遗馆,此次大瀚团队走访调研长沙雨花非遗馆是集展示、销售、体验、表演于一体,是以“非遗+”模式打造的文化场馆,已有349个非遗项目,200余名非遗传承人在这里汇聚,成为国内聚集非遗项目数量最多、非遗传承人最集中的场馆。负责人表示,希望能为传统手工艺人创造一个“聚得拢、留得住”的地方,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作出一点贡献。 让非遗火(活)起来 由于非遗多以家族沿袭、师徒传带等传统方式进行承继,规模有限,在社会价值观、生活方式改变等的时代原因下,大都难以为继,且传统非遗文创品制作工艺具有较高的难度,难以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让非遗年轻起来 非遗馆已经成功走进课堂,为30多所学校提供手工制品,并联合湖南师范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为学生提供新平台,通过引入市场需求,将相关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价值二次转换,为非遗文创产品提供原创设计。 让非遗走出来
一、教育出海推动文创出海
五、打造品牌故事,培养稳定客群
故事,是最古老而有力的传播,是通往人类心灵的捷径。好的品牌故事,可以让受众发自内心地振奋。非遗文化,最不缺故事,从文化起源,到匠心创作,从历史厚重,到现代轻盈,每一个环节都饱含非遗魅力。通过不断的传递品牌故事和对用户的关怀,可以触及更多消费者,塑造一个生动形象、有血有肉的品牌故事。
非遗不能只靠“小圈”
非遗馆作为一个集合平台让众多非遗文化存续下来,它所创造的非遗教育和非遗产品销售的成就,让我们不仅看到了非遗传承者的呕心沥血,更看到了非遗文化本身能够在新时代发出的灼灼亮光。
但如果仅凭非遗人的“小圈”保护,或许很难在若干年后还能使其继续保持活力,复合型文创人才稀缺、用户参与方式受限、缺乏品牌积淀......这些是非遗出海需要突破的瓶颈,也是所有文创企业打开国际市场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保护,还要进行生产性保护,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这也是推进长沙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的课题中应有之义。
非遗馆出海等文创发展与全球营销,是传承与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沙经验”,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展现。大瀚团队将以课题研究为契机,进一步创新湖湘文化国际传播与舆论引导,探索建设长沙国际文创中心新路径、新模式。
对此,大瀚团队欢迎大家
在留言区都来说说——国际文创中心怎么建?
非遗出海怎么做?